博客详情
首页> 博客详情
一个后发崛起的城市范式
专栏:行业动态
发布日期:2012-04-13
阅读量:2973
作者:佚名
  近三年来,珠海按照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走出一条与珠三角其他城市不一样的道路”的命题,保增长、调结构、抓改革、促民生、定格局,全力推进交通、产业、城市三大格局建设,坚持走建设生态文明的科学发展道路,努力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经济发展与改善民生共进,在珠三角纷繁多样的城市发展模式中,努力探索“珠海模式”,为科学发展提供了一个值得关注的“城市范式”。对此,汪洋书记三年给予珠海三个递进式评价:前景可期→前景已现→成效明显。今日,本报推出长篇通讯《一个后发崛起的城市范式》,敬请垂注。

  2011年,珠海加速之年。

  在经过了三年多的“蛰伏”之后,人们发现,这个春天,“珠海”正变得越来越炙手可热。

  3月,经全国人大会议正式通过的“十二五规划”中,港珠澳大桥建设和珠海横琴新区开发赫然其中。

  同样是在3月的全国两会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给力珠海:珠海横琴岛的开发是广东转型升级三个重要平台之一。珠海要成为广东发展新的增长极。

  还是3月, 在广东省赴北京举办的大型央企招商会上,中船、中交、中海油、中国神华等4项“百亿级”央企大项目落户珠海,涉及合同额1098亿元,创下珠海招商史之最。

  “珠海”、“珠海”,这个曾一度慢慢淡出人们视野的城市骤然升温,又一次成为全国性乃至国际性的“热词”。

  4月春尤美。清明假期刚过,“热”起来的珠海再一次迎来了广东省委书记汪洋。从4月6日到7日,汪洋在珠海风尘仆仆,行程满满。他看横琴、走高栏、访社区、听汇报,所到之处,“热”风扑面,春潮涌动。

  汪洋对珠海这片土地一直高看一眼,厚爱三分。早在2008年春,他第一次到珠海调研,就勉励珠海要充分发挥优势,牢记特区使命,再创特区辉煌,率先探索建设生态文明的发展道路,争当广东省科学发展示范市,走出一条与珠三角其他城市不一样的道路。在随后的几年里,每年的春天,他都到珠海进行专题调研,对珠海每一步的发展变化格外关注,充分肯定。2009年春,他评价珠海发展“前景可期”;2010年春,他肯定珠海科学发展“前景已现”。这次调研, 他再次充分肯定了珠海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认为珠海“思路正确、措施扎实、坚持不懈、成效明显”,寄望珠海“真正走出一条不一样的路子,努力创造科学发展的珠海模式。”

  从“前景可期”、“前景已现”,到“成效明显”,汪洋书记对珠海这三个递进式的评价,清晰注解了近三年来珠海围绕“走出一条不一样的路子,努力创造科学发展的珠海模式”这个时代命题,历经“08谋篇”、“09启动”、“10升温”,正全力推动“11加速”的科学发展线路图。

  谋势定局:

  “三大格局”重构新崛起路向

  “08谋篇”,这是珠海的一次凤凰涅。

  金融风暴突如其来!GDP总量小且对外依存度太大的“内伤”,使珠海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经济增幅持续下滑,增速甚至名列全省末位……珠海经历着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增长最为困难的时期。

  就在这一年春,汪洋首次来珠海考察,两天的调研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他在客观分析了珠海困难的同时,满怀信心地勉励说:“珠海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还保留青山绿树、碧水蓝天,是个适宜居住的地方,很不容易,很不简单。”

  他给了珠海一个命题:“走出一条与珠三角其他城市不一样的道路”。

  “不一样的道路”必是有别于传统发展模式,必是一种新模式的探索。这样的一个命题,让珠海一下子站在一个更高更宽的平台去审视自己。

  “肯取势者可为人先,能谋势者必有所成”。自古以来,凡成功者,无不都是先谋势而后定局。

  珠海怎么办?是维持旧有格局,千方百计保住“发展数字”?还是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抓住经济低迷期调整经济结构这一最好时机,大刀阔斧地调结构、定格局、谋长远,率先转型升级?

  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已是穷途末路,惟有科学发展才是通途。

  珠海市委、市政府坚定地选择了后者,明确提出,要志存高远、脚踏实地,顶得住传统发展模式的压力,抗得住一时快慢得失的干扰,守得住蓝天白云青山绿水的底线,坚持走建设生态文明的发展道路。

  大思路确立后,从哪破局?

  2008年3月,甘霖就任珠海市委书记后第一项重大调研选择了“交通”。

  从广珠城际铁路凤凰山隧道、广珠铁路建设工地、高栏港8万吨级石化码头到金海大桥选址点等地一路走来,甘霖仔细聆听,详细了解。在工地的简易会议室里,甘霖语重心长:“交通瓶颈不突破,珠海的港口、机场等优势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重大产业项目也难以落户。”“珠海要全面规划、科学布局,加快推进‘一号工程’广珠铁路建设,使珠海科学布局高效流通的集疏运网络与未来的港珠澳大桥、广珠铁路、广珠城际铁路以及周边的高速公路相衔接,尽快结束港口不通铁路、机场不通高速公路、口岸不畅通的历史。”

  以“两年突破交通瓶颈,五年初步建成珠江口西岸交通枢纽城市”为目标的“交通先行”战略由此轰轰烈烈展开。

  与之相呼应的是“产业”和“城市”两大格局的同步推进。

  产业兴则城市兴。在下这盘历史性棋局进行产业棋子布局时,珠海走出一条“与其他城市不一样的发展道路”。那就是“正本清源”,不注重一时的GDP增速,按照“高端起步、双轮驱动、合理布局、集聚发展”的方针,坚持高端服务业、高端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三高并举”,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

  同时,遵循交通先行、产业跟进、城市发展的规律,按照提升核心城市功能的要求,珠海拉开城市构架,推动东西部城市互动发展,开始着手构筑“一条主轴、两大板块、三区一城、若干组团”的城市发展新格局。

  围绕《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将珠海定位为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的目标,珠海以前瞻性的战略眼光,谋定快动,交通、产业、城市三大格局逐次推进,终于告别了“山重水复疑无路”,赢得“柳暗花明又一村”,开始了脱胎换骨的“蜕变”。

  2009年4月,汪洋再到珠海,看到珠海在过去发展的基础上,以“三大格局”为抓手,努力完善区域布局,突破产业瓶颈,狠抓基础设施,注重生态保护,一个生态文明的新特区、科学发展的示范市已蓄势待发时,他高兴地评价:珠海“前景可期,令人鼓舞”!

  产业革命:

  抓准了转型升级的命脉

  横琴和高栏,是承载着珠海未来梦想的两个最重要区域,也是珠海部署“交通先行、产业跟进、城市发展”三大格局的主战场,是创造科学发展珠海模式的“双引擎”。

  2009年8月14日,国务院批准《横琴总体发展规划》,正式将横琴定位为继上海浦东、天津滨海之后的第三个国家级新区。在国家整体战略布局中,总面积不过106平方公里的横琴岛,在96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版图上却有着非凡的分量。

  《横琴总体发展规划》对横琴新区的战略定位,使横琴这个沉睡多年的海岛骤然间成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又一块“比特区还特”的“试验区”。

  一年多来,带有战略示范意义的11个大项目密集布局,800亿元资本滚滚注入。横琴岛澳门大学新校区已完成投资7亿元。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长隆国际海洋度假区、十字门中央商务区、多联供燃气能源站等总投资超过700亿元的重大项目进展顺利。2011年初,又有横琴总部大厦等投资超过80亿元的多个项目全部开工,横琴正迎来大开发、大发展的热潮。与此同时,不少重大项目选择在西部建产业基地,在横琴建设科研、营销、总部等高端服务基地,推动现代产业布局的东西互动、优势互补、功能完善、协调发展。

  以商务服务、休闲旅游、科技研发、高新技术为“四大产业”导向的横琴,正逐步成为对接港澳、服务珠三角,引领珠江口西岸地区产业升级的新平台。

  横琴之西,是同样火热的高栏港经济区。

  这里,更多承载着珠海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的重任。

  在这里,一幕幕现代版的“愚公移山”和“精卫填海”故事几乎每天都在上演,续写着“特区速度”的传奇!

  数据显示,珠海近两年的十大重点工程总投资超过3000亿元,而高栏港项目投资达1300多亿元。此外,高栏港亦通过加快四个10万吨级集装箱码头和大突堤建设,完成向国际远洋干线港转型。

  大手笔“筑巢”,高栏港的“选资”战略终引来产业带动效应大、附加值高的全球制造业巨头扎堆。BP、壳牌、三菱、香港和记黄埔以及中船、中石油、中海油、中化、中远、中冶集团等世界500强企业和央企已在这里落子。中海油深水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基地、中船珠海大型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基地、中冶东方大型设备制造、中铁武桥重工集团桥梁设备制造等项目的落户,使珠海抢占了产业制高点,有望成为举足轻重的世界级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基地。而依托中海油南海天然气陆上终端、LNG接收站、天然气发电等项目,珠海将成为国家开发南海油气资源的重要战略基地。

  目前,高栏港区在建、筹建重大产业项目23个,投资近1570亿元,投产后年产值近2450亿元。高栏港作为世界级的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基地、国家级的清洁能源基地、国家级的石油化工基地的三大定位日渐明晰和巩固,与珠三角的其他港口形成了差异化互补性发展。

  与高栏港相距数十公里的珠海航空产业园,一个对珠海乃至广东产业发展意义非凡的大项目正在这里孕育。珠海市政府与中航工业集团共同投资,成立中国航空工业通用飞机公司,在环三灶机场周边建设中国通用飞机产业基地。中航工业集团已确定通用飞机一总部(运营总部)、两中心(研发中心、销售中心)、三基地(产品总装试飞基地、产品交付及客服基地、通航营运基地)落户珠海航空产业园。目前,中航通飞项目的总装厂房和综合办公楼即将投入使用,4年内世界最大的水陆两用飞机“蛟龙600”将在产业园内总装试飞。填补广东航空产业空白的这一航空产业园有望成为全国通用飞机制造业的心脏。

  大项目对一个城市发展而言,无异于“引擎”。有时,一个大项目,即可新兴一座城。

  近三年来,珠海明确了一个理念:珠海要走出不一样发展道路,就要有不一样的重大项目!

  珠海抓住了央企新一轮战略布局等重大机遇,引进了以“上天入海”为特色的一批突破当前、决定未来的龙头项目。目前已有26家央企在我市投资37个项目。这些项目投资动辄几十亿、上百亿,乃至几百亿,这在以前的珠海是难以想像的,然而近三年却纷至沓来,签约投资额超2000亿元。

  事实上,以大项目为龙头,高端制造业、高端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三高”并举的产业格局,已经成为珠海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

  在2010珠海的“升温”之年,珠海的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和增加值分别为2985亿元和615亿元,同比增长21.5%和18.2%。

  顶得住传统发展模式的压力,在产业发展最低潮时转换思维率先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珠海人在这场“产业革命”中显露了自己的锐气和底气。

  面对珠海的“升温”之势,2010年,汪洋在珠海再次调研时,称赞珠海建设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的美好发展“前景已现”。

  他还送给了珠海一句形象的比喻:“现在的珠海,就像是缩回去的拳头,将来打出去时会更有力;就像起跑的运动员,脚踏起跑器、弓着腰,将来的冲刺会更有力。”

  模式引领:

  双赢与共进并不是神话

  在改革开放的第一个30年里,广东的“深圳模式”、“顺德模式”曾叫响全国,一时成为全国其他城市学习的典范和标杆。进入第二个30年,汪洋嘱托珠海要“真正走出一条不一样的路子,努力创造科学发展的珠海模式”。这不仅是省委、省政府赋予珠海的光荣使命,更是压给珠海的千斤重担。

  创造科学发展珠海模式,其精髓是什么?珠海的“解码”是:以生态文明新特区的面貌引领新时期特区发展潮流。

  其实,珠海对生态文明的探索,并非从近年开始。

  从特区建立起,珠海就坚持发展经济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率先在全国实施环境保护“八个不准”、城市建设“八个统一”、土地管理“五个统一”,对污染大的项目舍得放弃,不搞村村点火、户户冒烟。这一系列的做法,用今天的眼光来看,就是坚持走建设生态文明的发展道路。

  对生态文明的执着,使珠海拥有了如今让很多人称道不已的青山绿水,碧海蓝天。

  生态品牌是珠海最响亮的城市名片。丢掉了生态牌,珠海模式便无从谈起。

  面对新一轮大发展的压力,珠海人依然坚持了自己心中的“底线”,提出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 努力探索“经济上水平,生态更美好”的生态文明发展道路。

  双赢是需要取舍的。市委书记甘霖把它解读为:就是要好字当头、好中求快发展经济,在“好”与“快”发生矛盾时,坚持宁“好”勿“快”,最终实现又好又快。

  为此,珠海坚定不移实施新增工业项目百分百进入园区、污水垃圾百分百达标处理、裸露山体百分百恢复绿化、节能减排百分百实现目标的“四个百分百”生态建设行动,2010年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达81%,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2.3%,城市水体和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全年大气环境优良率保持100%,各项生态环境指标位居全省前列,被确定为全国首批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

  一座生态文明的城市,还应该是一座宜居宜业、民生改善、民主发展的城市。

  对幸福有着深刻理解的珠海,提出要实现经济发展与改善民生共进,“率先转型升级,建设幸福珠海”。

  从2010年起到2012年,珠海将进一步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在率先实施中小学12年免费教育、全面实施城乡适龄青年百分之百接受技工教育、百分之百实现技能就业的“双百工程”、实施社会基本医疗保险普通门诊统筹的基础上,在教育、医疗、卫生、保障性住房、群众文化设施建设等领域实施投资达150多亿元的30项重大民生工程,让全市广大人民都能够更好地享受到珠海经济特区改革发展的巨大成果。目标是,要让在珠海学习、生活、工作的每一个人都享有基本社会保障和基本公共服务,把珠海建设成为全国最幸福的城市之一。

  “双赢”与“共进”,诠释了珠海人所理解的生态文明的内涵,也成为珠海模式的一个重要注解。

  模式引领,还离不开制度改革的先行先试。

  在广东改革的棋盘上,珠海是枚关键的棋子。

  这次,省委、省政府要珠海下的棋是:借鉴香港社会管理经验,在全省率先开展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综合改革试点。

  2009年6月,珠海先后出台了《关于推进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先行先试的意见》和《2009年珠海市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先行先试实施计划》,分别规定了此次社会体制改革的7个方面的重要内容和六大领域的先行先试。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先行先试正式破题。

  城市社区民主自治建设、农村社区民主自治建设和社会组织建设三大试点工作随之逐步推进。

  试点工作开展以来,珠海市积极开展培育社会组织的试点工作,使政府机构改革转移出来的有关职能由社会组织有序“接力”,无缝“承接”。香洲区健全体系,积极开拓城市社区民主自治新途径;金湾区把握特征,努力创建城乡社区综合治理新模式;斗门区点面结合,充分发挥村镇社区协调管治新功能,居民参与意识、社区服务意识、社区善治能力、社区凝聚力、归属感都明显得到提高。

  城市社区试点“大榕树下议事园”,农村社区试点“十户联保”,企业社区和校园社区试点“社企联动”、“校社互动”,积极引导公众参与,提升社会自我服务能力,让老百姓“自己的事自己办,自己的梦自己圆”。

  为进一步推进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继成立市委体制改革办公室、市委社会工作委员会和市社会工作促进局之后,近期市委又决定设立市委社会管理工作部,与政法委合署办公,创新党委对社会管理的领导体制,加强对政法和社会管理工作的统筹协调和管理监督。

  社会管理体制改革正成为科学发展珠海模式的重要元素,朝着“模式引领”的方向蓄势腾飞。

  2011年4月7日,汪洋走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康宁社区社区邻里互助社,深入调研珠海创新社会管理的思路和措施。汪洋强调,要继续探索有珠海特色的社区民主自治,在创造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制度,并在全省积极推广。

  全力创造:

  科学发展珠海模式任重道远

  “最困难的时期已经过去,最辉煌的时期还没有到来。”汪洋在充分肯定珠海“成效明显”的同时,告诫珠海还要“努力努力再努力,抓紧抓紧再抓紧。”

  作为一条道路的探索者,一种发展模式的创造者,珠海不仅要成功实现跨越式发展,而且还要创造可以复制可以传授的发展经验。

  珠海雄伟壮丽的画卷正在慢慢展开,不过眼下仅仅是画卷的一角。

  最困难的时期虽然已经过去,但并不代表前路没有困难;最辉煌的时期还没有到来,也并不代表现在就没有辉煌。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珠海需要眼界。一个汽车产业繁荣了一座广州城,那么比汽车产业更高端、产业链更长的航空产业,它又会给一座城市发展带来何等惊人的核聚变?还有,我国首个深海气田将从高栏登陆,其蕴藏的战略意义和经济效益不可估量,举世瞩目。市委、市政府在定位十字门中央商务区时就明确,十字门中央商务区不仅是珠海的中央商务区,更是珠江口西岸乃至粤港澳区域的中央商务区。一言蔽之,在面对大好机遇和加速发展之时,我们要跳出珠海看珠海,以核心城市的气魄和胸怀来做足当前,谋划长远。

  珠海需要信心。08年的“谋篇”,09年的“启动”,10年的“升温”,当今年进入“加速”之年时,有些人似乎仍未看清珠海的未来,甚至尚未感受到加速势态。过程往往被人忽视,结果才会赢来更多喝彩。按照项目进度,今年底后的珠海将会迎来密集的竣工或投产剪彩。今年底,广珠城轨将直通拱北,港口无铁路的历史也将终结,“火车一响,黄金万两”的效应已近在眼前。到2012年,沉寂多年的横琴岛将真正迎来沧海桑田之变,路、水、电、气等主要基础公共设施将高标准建成,澳门大学横琴新校区将建成投入使用,长隆国际海洋度假区首期项目也将建成并对外开放。在2012年的第九届航展上,中航通飞的“珠海造”飞机有望展翅翱翔,而高栏的亿吨大港之梦也或如期实现。珠海新崛起的阶段性胜利近在咫尺,我们没有理由不信心满怀。

  珠海需要抓紧。三年前,横琴岛很迷茫,港珠澳大桥迟迟没有定论,高栏港还找不到方向,航空产业园更是个乌托邦,几个亿的项目也仍是香饽饽。就这短短三年,历史被一次次改写,静谧的珠海也忙碌喧嚣起来。变化太快,以致我们猝不及防,机遇喜人,机遇更不等人。我们要加快工作节奏,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抓紧抓紧再抓紧,才能与发展同步,让机遇真正转化为率先转型升级的发展成果,转化为幸福珠海的坚实基础和保障。

  珠海需要实干。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优惠政策来了,投资者来了,项目、资金、技术来了,我们无法坐享其成,惟有埋头实干。当一批批大项目进驻,如何做好生活和生产配套,搞好政务服务,让项目早投产早见效早壮大?港珠澳大桥通车后,珠海如何承接来自香港的产业转移,如何避免沦为“过道”的尴尬和遗憾?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一切都需要我们未雨绸缪,抓好落实。正如市委副书记、市长钟世坚所说,我们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以更加扎实有效的措施解决发展进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非知之难,行之惟难;非行之难,终之斯难。

  走一条不一样的路子,创造科学发展的珠海模式,这是时代的要求,更是历史的选择。珠海模式何时能成功成型?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何日与珠海真正划等号?这一系列的问号都得靠珠海人脚踏实地,一个个去拉直。

  问号拉直的那一刻,珠海就必然会给全世界一个个赞不绝口的感叹号!

上一页:唐家湾区整体规划空间结构 将建成具影响力滨海新城
下一页:找不到相关信息